生命末期關懷講座感言 英麗

陪您走到最後-生命末期關懷及安寧療護講座”感言 英麗

生病和死亡對我不是很陌生的事。 11歲的時候父親得了胃癌,看著他從健壯的身體消瘦到連自己的頭都抬不起來。 13歲第一次參加火化會,深刻的印象永生不忘。之後的年日裡總對心靈有需要的人產生一份特別的關心,替自己製造機會去探望那些生病、垂死、自殺、或者已經死去的人們。再加上對信仰的篤定,總認為自己精神素質還不錯。但是當和我們同住了20年的母親面臨想走卻走不了,並且開始一種我不熟悉的護療法的時候,我感到很徬徨,不知道如何處理各種新問題。

許多年前醫生診斷母親所罹患的肺部疾病類型,必須將肺部內的細菌殺乾淨,否則肺支氣管會慢慢硬化、退化致死。我們因此立刻讓母親開始接受醫生的治療。西醫的拿手菜是抗生素,三、四種輪番上陣,準備吃一年半。可是不到兩星期母親身體愈來愈弱,不但東西吃不下,心中也極其鬱悶。有一天她告訴我:細菌沒死前,她可能先走了。我們和醫生商量後,停了又試,但還是同樣有致命的副作用,肺專科醫生最後只好說:我沒辦法幫妳了。母親因此從肺科輾轉到緩和療護,自己想辦法暫時與結核菌"和平共處"。但是她的咳嗽越來越嚴重,呼吸越來越困難,體重也直線下降,所以不得已只好決定接受安寧療護(Hospice Care)。

過去一聽到“安寧療護”(Hospice Care),腦海裡就出現一幅無藥可救的病人們在那兒靠藥物等死,非萬不得已,沒有人會選擇去送終的地方。但是當母親同意接受安寧療護之後,先有護士來訪,接著專人運送氧氣和病床到家裡。之後每星期都有醫護人員、社工、牧者、志願工到我們家探望母親或幫助病人家屬,使我們覺得很安慰、很受益。但是心中仍有些疑慮,例如:為什麼護士一直推薦嗎啡?安寧護療的理念是什麼?我怎麼面對處於長期痛苦中的親人?直到我去參加“角聲癌症關懷”主辦的"陪您走到最後-生命末期關懷及安寧療護講座"以後,我的問題得到了解答。

講座會當天,我和外子正好坐在一位退休護士的旁邊,她告訴我灣區太少像這樣的活動,可是非常有需要。我立刻感受到無比有幸,在母親剛接受安寧療護的時候,就有機會受教,因此格外專心聽講。第一堂是由陳維珊社工師介紹“什麼是安寧療護?” 一開始,她就澄清了安樂死和安寧療護的不同,並且講到這種療護是以病人為中心,顧及他的全人,包括心理、身體、及靈魂的需要。講員還分享了一些她如何在病人過世前協助病患處理心中的擔憂和遺憾,例如幫助病患與母親團員,或者安排讓病患提前看到自己孩子大學畢業的感人故事,讓聽眾唏噓不已。這些關懷病人與家屬的做法,我想是基於工作者對生命的尊重和對創造生命主的敬重,以至於她所提出以下的理念才可能去行:“只有死亡才是死的,安寧療護照顧的是生命,不是死亡,強調的是盼望不是放棄。安寧療護的盼望在於,當肉體的毀朽不可逆轉時,幫助病人把關注點從身體得醫治調整到生命得醫治,也就是協助病人與生命中重要的人、事、物和好,以至於在最終有機會經歷或說出-謝謝妳,我原諒你,請你原諒我,我愛你,再見。” 而這不正是我們每個人最需要的嗎?

除此之外,“止痛藥品的使用-重要常識” 幫助我去除對嗎啡的恐懼。第一、濫用止痛藥品才是吸毒,第二、止痛藥品有助於病患,是因為當身體的疼痛得到緩解,焦慮與絕望感會因此減低,生活品質就得以提升。第三、極少數的人會因服用止痛藥品成癮。下次護士再勸她用嗎啡時,我可以放心了。

這次講座也幫助我解決了一些內疚的問題。我常常覺得自己為母親做的不夠,又不曉得作的決定對不對,因此每每處在掙扎中。講員告訴我們:”不管任何的決定,有關生命與死亡的決定,在當下都是基於對病人有最大好處,但是也是最困難的決定,家屬要學著相信自己已經盡力而為了。要接受,然後放下,不要被內疚與後悔綑綁。” 這對我而言真是福音!

那天,我從早晨8:30一直聽到下午4點,護理師,靈性輔導員,家屬代表以及角聲主任等,各個講員們充分的分享,讓我空空的來卻滿滿的回。最大的收穫就是重新獲得盼望,不論將來母親的情況如何。感謝角聲的所有同工讓我們有這麼豐富的一天!如果您自己或者朋友有這方面的需要,可上網http://cancer.cchc.org/home/modules/seminars/index.php?content_id=8,聆聽當天所有的講座錄音和觀看講員的投影片和參考資料。我想信您一定會同我一樣受到很大的鼓舞。